生命禮儀

高雄生命禮儀

苓雅區生命禮儀

前鎮區生命禮儀
禮儀公司

首頁 > >尉遲教授專欄:臨終解答何所是(十五)



主題:臨終解答何所是(十五)
作者:尉遲淦   

輔仁大學哲學博士
尼加拉瓜太平洋大學殯葬事業管理研究所所長
中華殯葬教育學會理事長



    我們在生死需求的部分最後要談的是死亡的過程。對許多人而言,他們對死亡的印象就是一但醫生宣布死了就死了,彷彿死亡是一條線,在線的這一端叫生,在線的那一端叫死,表示死亡與生命是徑渭分明的。因此,對他們而言,從生到死是沒有過程的。那麼,在現有的說法當中有哪一些人是主張這樣說法的?就我們所知,現代的科學是一個例子,古代的儒家則是另外一個例子,宗教上的基督宗教亦採取相同看法。

    不過,在此佛教則採取不同看法。對佛教而言,人死的時候不是直接從生跨到死,其中是有過程的。當然,如果過程純粹只是過程,那麼有沒有這樣的過程對死亡都不會產生影響。可是,在佛教的看法中這樣的過程不只是一種形式的過程而是具有實質的作用,也就是這樣的過程會影響生前的決定。如果臨終者在進入死亡時可以順利地通過死亡過程的考驗,那麼這樣的考驗就不會改變他或她的死後際遇。如果不能順利通過死亡過程的考驗,那麼他或她的死後際遇就會被改變。因此,死亡過程是會影響臨終者的死後際遇。

    從安寧緩和醫療的臨床經驗來看,人的死亡是有過程的。既然有過程,那麼我們就可以設想不同情況。如果這個過程只具有形式的意義,那麼我們就不用擔心這個過程對死後際遇的影響。可是,如果不是這樣,這個過程具有實質的意義,那麼我們就有必要了解這個過程可能有的考驗為何。一旦了解之後,那麼在風險控管的角度下我們就可以把這個過程的考驗影響力降到最低,使其不要成為我們死後際遇的障礙而要成為助力。



 
------------------------------------------------------------------------


 立即加入line@掌握好文不間斷,也請多加利用line@做意見反應及提供想閱讀的主題呦!




延伸閱讀:
起心動念決定企業存續時間- 以終為始的核心理念 傳家



 


關心您的家人-好文專區
上一頁
PAGE TOP